一盘棋、一条心,未来三年京津冀协同将如何发展?

一盘棋、一条心,未来三年京津冀协同将如何发展?

日前,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京举行,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共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良策,共商“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之举。

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相关工作规则及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重点任务。

会议确定,2024年度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将在天津市召开。

座谈会期间,还召开了京津冀常务副省(市)长联席会,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及交通、生态、产业等15个专题工作组工作情况汇报,并对落实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重点任务等相关工作进行部署。

牢牢牵住“牛鼻子”,坚定不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北京将以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为引领,牢固坚守“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坚持积极稳妥、稳中求进,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两手抓。

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共同支持和服务央属标志性项目向外疏解,继续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增强向外疏解的内生动力,确保非首都功能疏得出、落得下、能发展;雄安新区与城市副中心按照功能定位在细分领域和产业链环节错位承接非首都功能。

北京“新两翼”建设将持续推进,以取得更大突破。当前,雄安新区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

一方面,将落实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结合雄安新区现阶段的实际需要,紧紧围绕疏解人员利益关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发挥京津科技资源优势,支持符合雄安新区功能定位的创新资源布局发展,推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运营,支持设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质量推动雄安新区综保区建设,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支持雄安新区不断增强自身建设发展能力。

深化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交流合作和联动发展,支持雄安新区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高水平建设好城市副中心,处理好与雄安新区、中心城区、北三县等周边地区的关系,与雄安新区联动打造高品质疏解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

另一方面,将全面落实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见,抓好政策、任务、项目三个清单落地见效;加快推进第二批市属行政事业单位迁入城市副中心,腾出的空间主要用于加强对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接续建设,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年底前投运;高质量建设发展“3+1”主导功能,健全完善创新链条和产业生态,加快形成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产业集群,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和实体内容,三地将按照构筑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的目标要求和使命任务,加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共同建好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深化区域产业协作,协同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立产业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聚焦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氢能、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一链一策”制定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政策。

在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方面,三地将促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巩固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完善区域公路交通网。

着力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促进北京空港、陆港与津冀海港联动发展;以区域交通一体化为先导,推动形成环京地区通勤圈、京津雄功能圈、节点城市产业圈,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撑。

促进环京地区通勤圈深度融合,完善区域快线连接,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形成同城化效应;促进京津雄功能圈联动发展,加强优势功能互补;促进节点城市产业圈强链补链,形成紧密分工产业协作格局;落实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创新建立示范区管理机制,推动规划、政策、标准、管控“四统一”。

着眼打造国家发展新动力源,加快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和管理体制创新,积极发展生命健康、航空科创、数字经济、航空物流等产业,加快推进国际航空总部园、国际会展中心和消费枢纽等项目规划建设;引领环京交界地区向一体化发展迈进,打造区域协同发展典范。

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深化京津与河北高水平合作

未来,将进一步发挥京津高端引领作用,唱好新时代京津“双城记”。落实好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和专项合作协议,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着力把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天津的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围绕产业协作、科技创新、园区合作、港产联动、消费互促等领域唱好“双城记”,推动相关产业成龙配套,支持北京科教资源与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展对接合作,聚焦重点园区深化合作,充分发挥天津港作用。

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方面,未来,将深化京津与河北高水平合作。依托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京雄、津雄、京张、京承等交通廊道,推动土地、产业、科技、人力等资源沿线布局,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促进各类要素集聚发展,从不同方向打造京津联通河北的经济廊道;推动建立京津冀城市发展联盟,形成京津与河北区域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紧密的分工协作和产业配套格局,建立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滨海新区联动机制,构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格局。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京津冀三地还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未来,京津冀三地将要强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积极推动实施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共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推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和布局,探索区域碳达峰碳中和新机制;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京津冀地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优质养老资源优先向环京地区延伸布局,以教育集团、学校联盟等方式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加快跨区域医联体建设。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赵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布于:甘肃天水甘谷县